【知识点详解】
1. **水污染与环境的关系**:水的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水质,还会导致土壤污染,进而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
2.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题目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可能使某些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物质。
3. **降低水硬度的方法**:软化硬水通常采用煮沸或蒸馏的方式,因为这些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而静置和过滤只能去除部分悬浮物,不能降低硬度。
4.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均匀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颜色和稳定性是溶液的特性,但并不是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5.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如甲和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以及溶液在降温过程中的饱和状态变化。
6. **乳化现象**:洗洁精洗碗的过程就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将油脂分散成微小的液滴,便于清洗。
7.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
8. **溶解性**:花生油不溶于水,因此不能形成溶液。
9. **饱和溶液的性质**:升高温度不会使熟石灰(Ca(OH)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不会有此现象。
10. **水的组成与性质**: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11. **溶液的特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而非溶解。两份相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其浓度不会加倍。
12. **饱和溶液与温度的关系**:降低温度,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会有溶质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且溶质质量减少。
13. **饮用水处理**:无色透明的水可能存在有害物质,饮用前应加热煮沸以杀灭细菌,不可直接饮用。
14. **配制溶液所需仪器**:配制溶液不需要蒸发皿,因为蒸发操作通常用于浓缩溶液或晶体析出。
15. **饱和溶液的转化**: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都可能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是所有溶液都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变为饱和。
16. **溶解度与溶液质量分数**:通过溶解度曲线,可判断不同温度下A、B、C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降温后溶液的饱和状态和溶质质量分数。
17. **溶解度与溶液转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B,t1℃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将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18. **配制溶液步骤**:配制NaCl溶液的一般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和定容。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水污染、溶解度、溶液性质、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乳化、溶解度曲线应用、溶液配制等多个方面,是中考化学复习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