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主要关注的是古汉语中的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在备考阶段,掌握这些虚词的运用对于理解和翻译古文至关重要。
我们要关注的是“而”。这个字在古文中有多重功能。作为连词,它可以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和假设关系。例如,“皆明智而忠信”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表明两个品质并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则表示递进,强调学习不断进步;“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中的“而”则表示转折,表明行为的反差。此外,“而”还可以用作代词,例如“而翁长铨”,在这里是“你的”的意思。
“何”作为虚词,主要用作疑问代词,可以表示对事物、时间、原因的询问,也可以作为副词或放在形容词前加强语气。比如“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是询问带什么;“何不作衣裳?”则是质问为什么不做衣服;“水何澹澹”里的“何”用来加强形容词“澹澹”,表达海水波涛汹涌的程度。
再者,“乎”在古汉语中同样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疑问语气词,如“儿寒乎?”;也可以表示测度或感叹,如“其皆出于此乎?”;还可以作为词尾,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时,“乎”还常作介词,相当于“于”,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接着,“乃”这个字可以用作副词,表示顺承、转折或确认。例如,“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中的“乃”表示顺承,动作的相继发生;而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它表示转折,意味着意想不到的结果。
“其”作为虚词,可以是代词,用于指代人或事物,包括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以及远指和近指。例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其”指的是第三人称;“余亦悔其随之”中的“其”则指代第一人称,即作者自己。
“且”可以表示并列、递进、让步或转折,例如“河水清且涟漪”中的“且”表示并列;“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且”则表示递进;“臣死且不避”中的“且”含有让步意味;“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则表达转折。
“也”在古文中扮演多种角色,它可以作为句中语气词,用来舒缓语气,如“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也可以作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陈述、解释、疑问或祈使。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判断句;“毋从俱死也!”则是祈使语气。
“若”可以是代词、指示代词、连词,甚至动词。作为代词,它代表第二人称,如“久不见若影”;作为指示代词,如“若人”是指“这样的人”;作为连词,如“今若遣此妇”表示假设;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若”则是“像”的意思。
以上就是关于古汉语中8个常用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也”和“若”的用法和意义的详细解析,对于备考高考语文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这些虚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