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是针对2014年辽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的创新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精细化理解和运用,尤其是词汇的辨析。复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常用的双音节近义实词辨析和高考易混淆的虚词用法。
近义实词辨析部分列出了100组双音节词,旨在帮助学生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词汇。这种方法通过顺口溜的形式,使记忆更为有趣且易于理解。例如,这个列表可能包含了像“广大”与“宽阔”,“明显”与“显然”等词组,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它们的细微差别。复习时,建议考生不仅要记住这些顺口溜,还要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全面掌握每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的辨析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资料中列举了20组易混虚词,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用法和区别。例如,“从而”、“进而”和“因而”都表示因果或递进关系,但用法各有侧重,“从而”更注重目的和结果,“进而”强调进一步的动作,“因而”则强调结果。又如,“对”、“对于”和“关于”,“对”通常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而“对于”和“关于”则用来引入对象或事物,其中“关于”常用于表示关涉的范围。其他如“以至”、“乃至”、“以致”的区别,主要在于递进程度和结果的正负,以及“况且”和“何况”、“而且”和“反而”在递进语气上的不同,这些都需要学生仔细领会并能在实际语境中准确运用。
此外,资料还提到了“尽管”、“不管”、“虽然”、“即使”等关联词的区别,它们在让步和假设的表达上有各自的特性。“逐步”与“逐渐”在表示变化速度上有差异,“几乎”与“简直”在强调程度上有所不同,“连续”和“陆续”在时间连续性上有所区别,“屡次”和“一再”在动作重复频率上有所侧重,“偶尔”和“偶然”在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上有所不同,“尤其”和“特别”在语气强度上有所区分,“只要”和“只有”、“不只”和“不止”在条件表达上各有特点,“按照”、“依照”、“遵照”强调执行的依据,“基于”和“鉴于”在表达原因或考虑时的语境有所不同,“继而”和“既而”作为连词,用在不同时间顺序的连接上。
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不仅能提升对词语的精确理解,还能增强在语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为高考语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复习时,除了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的用法,还需要通过练习题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确保在考试中能准确无误地使用这些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