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教学交流素材主要围绕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展开,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七年级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篇描绘春天美景的文章。朱自清的《春》以其诗情画意和清新风格深受喜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教师以引发学生兴趣和营造课堂氛围为出发点,巧妙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让学生回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和王安石的《夜泊瓜洲》,从鸟儿和春风的角度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记忆。这种方法不仅复习了古代诗词,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
进入正文的教学,教师强调《春》的结构特点,即盼春、画春、颂春,其中画春是重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板书,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春草、春风等具体景象的描绘,以此解析朱自清如何通过生动的词语和细腻的笔触,将春日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在教授春草图时,教师着重分析了“偷偷地”、“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的精妙之处,揭示了春草的生命力和鲜嫩之美。同时,通过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场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巧妙地融入到春草的描绘中,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对于春风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风的无形与有形之间的转换,通过“吹面不寒杨柳风”等句子,让学生体会春风的轻柔和温暖,并借助触觉和嗅觉的描写,使春风变得可感可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春风的特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该教学策略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提炼意象,通过对比、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春》中的诗意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