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他是法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文章讲述了扁鹊三次进谏蔡桓公治疗疾病,但蔡桓公不信医,最终病逝的故事。
1. 在这个故事中,"益"表示"更加","故"意为"特意","及"译为"达到","索"是"寻找"的意思,"遂"指"于是","望"在这里是"看"的意思,"还"则为"转身","以为"则是"把...当作"。
2. 文章中的通假字包括:
- "还"通"旋",意为"转身返回"。
- "汤"通"烫",表示用热水敷烫,治疗方式之一。
- "齐"通"剂",指的是药剂或药物。
3. 古今异义词有:
- "走":古义指"跑",今义为"行走"。
- "居":古义指"经过,过了",今义为"居住"或"停留"。
- "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为"认为"。
4. 以下是句子的翻译: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们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到蔡桓公,便转身离开。
- "臣是以无请也。" 我因此没有再请求为他治病。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的病在皮肤纹理之间,如果不治疗恐怕会深入体内。
5. 简答题的答案: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桓侯的病已经深入到内脏,扁鹊知道无法救治。
- 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寡人无疾。" 意即他认为自己没有病。
- 故事告诉我们:对待疾病不能讳疾忌医,要及时就医,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 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成语是"讳疾忌医",意指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愿接受批评或帮助。
6. 错误的理解是"C.桓侯故使人问之。"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蔡桓公派人特意去询问扁鹊",而不是"故意"。
7. 朗读停顿正确的是"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8. "寡人无疾"中的"疾"意为"病",与"B.积劳成疾"中的"疾"意义相同,都是指"病"。
9. 对"疾"的含义相同的选项是"D.手疾眼快",这里的"疾"表示"快速"。
10. 本文说明的道理,正确理解是"D.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要勇于面对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要逃避或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