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双曲线的性质:题目中出现的双曲线 y=3x 和 y=1x 是反比例函数,它们的图像分别分布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点 A, B, C 都位于相应的曲线上,由于 AC∥y 轴,BC∥x 轴,可以推断出 A 和 C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B 点也在相同的反比例函数曲线上。根据 AC=BC,可以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并应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AB 的长度。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问题2中,四边形 ABCD 的内角平分线 AC 分割了∠BAD,而∠ACD=∠ABC=90°,表明四边形可能是矩形或筝形。E,F 分别是 AC 和 CD 的中点,EF 作为中位线,其长度等于 AB 的一半。根据∠D 的度数 α,可以利用内角和公式计算出∠BEF 的度数。
3. 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面积问题:问题3中,点 A 和 B 分别位于不同反比例函数图像上,通过垂直于 x 轴的直线构造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从而可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已知 BD=2,S△BCD=3,可以求出 k 的值,并进一步求出 S△AOC。
4. 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问题14中,点 O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称中心,意味着对于任意一条对角线,分割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给定 EF 和 GH 分别是 AB 和 BC 的部分,可以通过比较 EF 和 GH 的比例关系,找出 S1 和 S2 之间的等量关系。
5. 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5中,直线 y=kx 与 x 轴的夹角为 60°,说明 k=√3。因为 BP 和 CP 分别垂直于 x 轴和 y=kx,可以推断出 P 点在以原点 O 为圆心,半径为 BC=2 的圆上运动。因此,OP 的长度始终不变,为圆的半径,即 P, O 两点间的距离为定值。
6. 菱形的证明:问题6涉及到矩形 ABCD 和垂直平分线 PQ,通过证明 BPEQ 四个顶点的邻边相等,可以得出它是菱形。进一步地,通过条件 OF+OB=9 和 AB=6,可以求出 PQ 的长度。
7. 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和比例:问题27中,Rt△ABC 中的 DCBE 是一个比例比例的矩形,当 m=√2/2 时,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证明 AE=DF。当 m=3/5 时,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 DFAE 的值。
8. 翻折变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问题38中,平行四边形 ABCD 沿 EF 翻折,点 B 与 D 重合。证明 △A'ED ≌ △CFD 可以利用翻折的性质,即对应边相等。通过求解 ∠EBF=60° 和 EF=3,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四边形 BFDE 的面积。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反比例函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相似三角形、翻折变换、三角函数等几何和代数概念,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考复习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