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行为规律的学科。以下是根据提供的部分内容提炼出的相关知识点:
1.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勒(D),他的理论着重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分工。
2. 人群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B),该理论关注工人的社会心理需求,反对仅注重效率的管理方式。
3. 应用性研究(B)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4. 描述性研究(A)的目标是描述和总结现象的特点和频率,而不涉及因果关系。
5. 现场研究(C)是在实际环境中进行的研究,更接近真实情况。
6. “胡萝卜加大棒”管理方法对应的是经济人假设(B),即认为人们主要受物质激励和惩罚驱动。
7. 社会人假设(A)强调人际关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人们更关心与同事的关系。
8. 自我实现人假设(C)认为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希望发展自身潜能。
9. 复杂人假设(D)主张管理需灵活,适应不同人的需求和环境变化。
10. 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B)提出,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11. 价值观(B)是人们对事物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12. 晕轮效应(C)是指由某一方面的印象影响对整体的判断,如“一俊遮百丑”。
13. 定型效应(D)是指根据固有印象来判断人,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14. 晕轮效应(C)同样体现在“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观念中。
15. 性格的意志特征(C)体现在“自觉性”和“果断”上。
16. 贝克尔(C)首先提出“组织承诺”概念,它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17. 从20世纪五六十(B)年代起,组织承诺成为研究热点,预测个体的离职行为。
18. 对长期目标来说,团队群体(B)的绩效通常更高。
19. 群体人数增加,冲突可能增多(C),而了解程度可能降低(D)。
20. 合作型方式(D)在托马斯的解决冲突二维空间模式中,强调双方共赢。
21. 团队情商(B)指的是团队的情绪调控能力。
22. 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通常是自然形成的(A)。
23. 非正式权力源于成员共同授予(B)。
24. 非正式沟通主要以口头沟通(C)为主。
25. 奖赏权(A)是管理者因能给予奖赏而具有的权力。
26.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缺乏鼓励因素导致没有不满意(C)。
27. 期望理论关注努力与绩效(A)、绩效与奖励以及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28. 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中,对权力的需要(A)指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
29.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倾向于接受难度适中(C)的任务。
30.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它们影响个体行为的持续或改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个体、群体和组织动态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对于管理和领导团队、优化组织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等方面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