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登高》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三,属于“阅读鉴赏”单元。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展现了他在动荡年代的感慨和壮志未酬的无奈。
1. **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其一生经历了诸多困苦,如社会动荡、家庭贫困、疾病缠身以及亲友离世。
- 《登高》创作于杜甫55岁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国家仍处于战乱与混乱之中,这使得他不得不再次漂泊,心中充满忧虑。
2. **学习目标**
- 学生需要通过自读理解诗歌的字音和词汇,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 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合作,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探究诗词的表达手法。
- 能够独立分析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并以此来比较其他相关诗歌。
3. **学习方法**
- 反复诵读以把握诗词的节奏和情感,培养语感。
- 从字义、意象、表现手法、创作背景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 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交流互补,提升对诗词的理解。
4. **学习过程**
- 自学反应阶段,学生需了解诗人的生平,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调,根据注释解读内容和结构。
- 群学探究阶段,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如前四句的景色描绘、情感渲染,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情绪,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情景交融”表达复杂情感。
- 交流展示和拓展延伸阶段,全班共享和深化理解,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5. **教学评价**
- 学生需独立完成学历案中的自学反馈和问题解答,展现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通过撰写诗歌“情景交融”表达效果的分析,检验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6. **资源建议**
- 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和《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辅助理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7. **诗的内容与情感**
-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秋天的荒凉景色,如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自身的孤独。
- 后四句则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忧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体现出杜甫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8. **艺术手法**
- 诗人运用“赋比兴”手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而悲凉的秋景之中,达到“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登高》不仅是一首反映杜甫个人命运的诗,也是他对动荡时代深刻反思的载体。通过学习此诗,学生不仅能提升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能领悟到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