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散文佳作,文中通过描绘北平秋天的特色,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眷恋。这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清”、“静”、“悲凉”这三个关键词来描绘故都的秋,同时体会散文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计引入了视频和朗诵,让学生直观感受北国秋天的特色。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视频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这一情感基调。
接着,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找出作者描绘的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等景物,分析这些景物如何体现“清、静、悲凉”。这些细节的描绘,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北方秋天的特质。
在对比南方秋天的部分,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北国之秋的独特韵味。南方的秋天被形容为“慢、润、淡”,相比之下,北国的秋更加浓烈、鲜明,更能触动作者的情感。这种对比揭示了作者选择北平体验秋意的原因,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审美倾向和情感状态。
作者郁达夫的生平经历与作品背景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郁达夫的个人经历,尤其是留学日本的屈辱和国内社会的黑暗,形成了他忧郁的性格。在北平居住的这段时间,他的心境与北国之秋的静谧和悲凉产生了共鸣,因此他能深刻体验并表达出故都秋天的韵味。
教学设计中还涉及到了对文章中“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比喻的理解。这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比了南北两地秋天的特点,强调了北国秋味的浓烈、厚实、深沉和厚重,从而深化了对“清、静、悲凉”的理解。
教学设计围绕“清、静、悲凉”这一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郁达夫散文中的艺术魅力,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教授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教学安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故都秋意的同时,也领略到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