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文章提到了二战中的关键战役,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西西里登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诺曼底登陆以及喀秋莎火箭炮的使用,这些都是二战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战地通讯的特点:《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这类文体注重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强调故事性和生动性,旨在通过具体、系统的报道展示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意义。
3. 新闻写作要素:战地通讯中的六要素包括时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和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苏联红军战士牺牲,南斯拉夫母亲安葬烈士并以蜡烛祭奠)、原因(战争中的牺牲)和结果(烈士得到悼念,母爱与尊重得到体现)。
4. 新闻标题与导语的拟写:文章可以改写成新闻,标题如“南斯拉夫母亲用珍藏蜡烛祭奠苏联红军烈士”,导语可概括为:“1944年9月19日,一位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的萨伐河桥头堡战斗中牺牲,当地一位母亲不顾危险,以她珍贵的结婚花烛向烈士表示敬意。”
5. 主题象征:文章以“蜡烛”为题,具有多重象征意义:a) 纪念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b) 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c) 展现对战争的无声反抗;d) 寓意和平、希望和胜利。
6. 环境描写的作用:炮火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衬托出老妇人在炮火中的勇敢与坚韧,刻画了典型环境和人物性格。
7. 人物动作分析:老妇人的动作,如爬出地窖、跪地祈祷和抚摸死者,体现出她的勇气、悲伤和对逝者的深深敬意,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8. 故事结构与情感渲染:通过蜡烛在炮火中的摇曳与熄灭,展现了战争的无情与人性的光辉,强化了主题的传达,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悲壮与和平的珍贵。
总结:《蜡烛》这篇战地通讯以二战为背景,通过真实事件描绘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牺牲红军战士的深切悼念,展现了战争中的亲情、勇气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文章运用了生动的叙述和象征手法,使读者深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