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主要涉及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防止感染和伤害的各种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标准预防**:这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础原则,要求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其污染的物品视为潜在传染源,医护人员接触时需采取防护措施。
2.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如发生血液源性病原体暴露,应立即清洗污染的皮肤和黏膜,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进行伤口包扎。
3.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需要按规定处理,垃圾袋装满3/4时应封扎,及时清运。感染手术和非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手术间需按照洁污分开原则进行清洁消毒。
4. **医用铅衣消毒**:铅衣不可洗涤,用95%酒精擦拭消毒,手术时外穿无菌手术衣以减少污染。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喉镜等需“一人一用一消毒”。
5. **个人防护装备**:手部皮肤破损时,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接触时,应穿戴隔离衣。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废物。
6. **职业危害**:包括血源性感染、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等,医护人员应熟知并防范。
7. **暴露后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上报院感上报系统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接受医疗咨询和处理。
8. **局部处理措施**:术中暴露后,应立即清洗皮肤或黏膜,处理伤口,消毒并包扎,若溅入眼睛,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9. **锐器处理**: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利器盒,避免徒手处理,注射器使用后不应复帽,避免直接接触刀片、缝针等。
10. **化学消毒剂**:常见的消毒剂包括甲醛、碘伏、酒精等。激光作业可能导致光致角膜炎、视网膜损伤、白内障等,物理危害包括放射性、噪音、紫外线和电器伤。
11. **防护措施**:完整的防护装备包括隔离衣、手套、口罩和帽子。HIV窗口期通常为2周至3个月,暴露后需定期检测。
12. **暴露应急**:如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溅到,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0分钟。常见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和疟疾。
13. **运动性职业暴露防护**:搬运病人时要科学用力,改善站立和行走姿势,预防静脉曲张,休息时抬高下肢。
14. **锐器和针刺伤防护**:规范手术台布局,设立传递区,禁止徒手回帽,手持锐器时避免随意走动,使用后锐器应立即放入防渗漏锐器盒。
以上内容强调了手术室中安全操作和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的重要性,以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流程,确保了手术室工作的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