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孩子们领略到古典文化的韵味,更能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本教案针对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进行设计,意在通过这两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歌,来培养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掌握基础汉字的认知和书写。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夜深人静时的所见所感。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体会那份孤独与遥远的思念之情。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叶绍翁的生平背景,让学生对这位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通过解题,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信息,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情境。接下来,是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他们需要借助拼音和注音,准确地朗读每一句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合作学习环节至关重要。学生们分小组阅读,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借助教师提供的注释和插图来深入理解诗意。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小组内部寻求答案,教师在此时提供适当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理解上的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并且学会书写诗中的关键汉字,加深对诗歌记忆。
另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由唐代诗人王维创作。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节日时的离愁别绪,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活动同样从揭示课题开始,通过诗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初读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理解“忆”字的深层含义。在精读理解阶段,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每一句诗的含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的尾声是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朗读和背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而且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在这两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的体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朗读和背诵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此外,教师还应该适时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重阳节的习俗等,从而增强课程的文化教育内涵,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通过这样综合而细致的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将能更加全面地接触和理解古诗文,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