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详解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者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 **传染性**:传染病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水、食物、血液或其他媒介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
2. **流行性**:当一定数量的易感个体在一个社区内受到感染时,疾病就会在人群中迅速扩散。
3. **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可能在特定季节更容易流行,例如流感通常在冬季高发。
4. **免疫性**:一旦个体感染并康复,往往能获得对该种疾病的免疫力,但也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1. **传染源**:即患病的动物或人,它们体内携带病原体,并能将其排出体外,如流感病人、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等。
2.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个体的方式,如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物或水污染、血液传播等。
3. **易感人群**:未感染过该病原体且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包括:
1.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治疗患病动物,防止病原体继续传播。
2.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消毒环境,确保食品安全和饮水安全。
3.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案例分析**: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爆发,食用不清洁的毛蚶是传播途径,不清洁的毛蚶是携带病原体的媒介。甲肝病毒是病原体,食用毛蚶后被病毒感染的孙悟同学成为新的传染源。
**判断题和选择题解析**:
1. 正确,传染病的确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错误,不是所有细菌和病毒都是病原体,只有那些能引起疾病的才是。
3. 错误,白化病是遗传病,非传染病,因此无传染源。
在选择题中,C选项正确,肺结核、埃博拉和艾滋病均为传染病;B选项错误,因为并非所有疾病都具有传染性;D选项中,心脏病不是传染病,因此错误;A选项中,传染源是指患病个体,而非病原体。
**填空题**:
- 控制传染源:D.对孙悟隔离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F.对孙悟的住所及用具进行消毒;
- 保护易感人群:A.给孙悟打青霉素和服用药物治疗(减少病原体数量,间接保护他人);B.建议孙悟吃营养丰富的食物,控制活动量(增强自身抵抗力);C.给家人、邻居、朋友接种卡介苗(预防接种);E.不让同学去医院探视(减少接触机会)。
**关键词解读**:
- 病原体: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
- 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生物。
-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个体的传递方式。
- 预防措施:旨在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 易感人群:未感染且缺乏免疫力的个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理解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概念以及识别预防措施所属环节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和实例辅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