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代码的标准化。在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中,编程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它决定了机床如何自动地执行工件加工任务。
一、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
1. 手工编程: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依赖于编程人员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对数控机床的理解。编程人员需要计算刀具路径,然后编写代码,适合中等复杂度和计算量较小的零件。
2. 自动编程: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代码,适用于复杂形状如曲线和三维曲面的零件,效率高且可靠性好,特别在中小企业中广泛使用。
3. CAD/CAM系统: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适用于集成制造系统,效率高,程序质量好,但需要较大的投资和学习时间。
二、程序代码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数控编程标准包括:
1. 数控纸带规格:通常采用八单位标准穿孔纸带作为控制介质。
2. 坐标轴和运动方向:定义了机床的运动方式。
3. 编码字符:包括数字、文字和符号。
4. 程序段格式:规定了每个程序段的结构和指令字组成。
5. 功能代码:用于指定各种机床操作。
EIA和ISO代码是两种主要的代码格式,它们在补奇或补偶列上有区别,用于错误检测。
三、程序结构
加工程序由多个程序段构成,每个程序段包含一个或多个指令字。指令字由地址符和数字组成,指示机床的位置或动作。程序段以特定字符(如“EOB”或“CR”)标记结束。下面是一个程序结构的例子:
以百分号开始和结束的程序,中间是具体的程序内容,如程序号(O1234)、运动指令(G90、G00、G41等)、坐标值(X、Y、Z)、速度和进给率(S、F)、辅助功能(M03、M05等)。
理解并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代码标准和程序结构对于有效地利用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加工至关重要。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借助CAD/CAM系统,编程人员都需要熟悉这些基础知识,以确保程序的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