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与溶液的相关知识点在化学学习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期末复习阶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以下将结合题目中的内容深入讲解相关知识:
1.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展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如图Z9-4-1所示,曲线的斜率代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乙物质的曲线较平缓,说明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甲物质曲线较陡峭,表示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2. **溶液的质量分数**:
- 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明两者的溶解度相同,但未提及溶液的浓度,因此不能直接推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选项错误)。
- 当温度下降时,溶解度减小,可能会有固体析出,如图Z9-4-2和Z9-4-3所示,从40℃降至10℃的饱和溶液会有溶质析出,导致溶液质量分数改变(C选项正确)。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 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若溶解度增加,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图Z9-4-2中的D选项(错误),因为没有提及是否继续添加溶质。
- 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得更饱和,这是因为降低了溶质的溶解能力,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选项正确。
4. **溶解度的计算**:
- 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根据溶解度数据,不能直接得出质量分数为25%,因为溶解度的变化需要具体数值,所以D选项错误。
5. **NaCl与KNO3的溶解度比较**:
-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这从溶解度曲线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因此(1)填“KNO3”。
- 60℃时,A中溶液没有晶体存在,因此是不饱和溶液。
- 在(2)中,C中溶液的总质量包括原来溶液的质量和添加的水的质量,但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溶解度数据,无法直接计算出总质量。
- (3)中,在50℃蒸发水后,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蒸发水后更容易恢复饱和,而NaCl则相对稳定,所以NaCl溶液的质量大于KNO3溶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溶解度曲线是研究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溶液的状态、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指导溶液的制备。同时,了解物质的溶解度特性对解决实际问题,如结晶、溶液提纯等具有实际意义。在期末复习时,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提高化学成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