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惑,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的问题等方面。
知识的编排顺序在新课程中给教学带来了困惑。传统的数学知识体系被打破,新课程可能将某些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模块或专题中,导致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减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带来困扰。例如,解析几何的内容调整,不再要求对直线间角度的精确研究,而是重点放在特殊位置关系上,这样的改动可能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足。
知识的删减和新增内容可能冲击传统教学,如大纲中关于二元一次不等式和参数方程的部分被调整到不同的模块或选修课程,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被增加。这种变动要求教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既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又要适应新的课程结构。
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也存在问题,基础和技能目标落实不力,过程和方法目标容易脱离实际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常常流于表面。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可能过于追求新颖,导致教材的地位被弱化,情境设置过于形式化,联系实际变得空洞,信息处理过于程式化。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在实践中可能出现失衡。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见解可能导致价值评价的缺失,过于依赖学生的自我建构可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忽视正面教育则可能削弱课堂的教育效果。
教学过程和方式有时过于注重形式,合作学习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对话变成简单的问答,实践活动缺乏深度,板书被多媒体完全取代,探究式学习流于表面。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和知识的深入理解。
学生方面,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可能不完整,思维能力可能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统一标准的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严重分化。此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实践中可能得不到充分体现。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建立新的课标体系,重新构建知识网络,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观察”、“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明确目标,突破重难点。同时,通过“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不断适应变化,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困惑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