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生物进化原理,特别是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由J.Holland教授在1975年提出。它主要用于解决优化问题,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种群演变、适者生存、遗传与变异等机制,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遗传算法中,每个解决方案被称为个体,一组个体组成一个种群。个体的特性被编码成“染色体”,通常表现为字符串或向量。染色体的各个部分,即基因,代表了个体的特定属性或特征。适应性(fitness)是通过适应函数来衡量的,该函数基于目标函数的值,决定了个体的生存概率和繁殖能力。适应度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在种群中被保留,并且参与到下一代的生成中。
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编码**:将优化问题的解转化为染色体,编码方式通常依据问题类型和计算需求而定。
2. **适应度函数**:根据目标函数构建,用于评估个体的适应性,决定个体的生存概率。
3. **选择(Selection)**:依据适应度函数值,按照一定的概率选择部分个体进入下一代。
4. **交叉(Crossover)**:模拟生物繁殖,选择的个体进行基因组合,生成新的个体。
5. **变异(Mutation)**:在新个体中引入随机变化,增加解空间的探索范围,防止过早收敛。
基本遗传算法(Simple Genetic Algorithm, SGA)是最简单的遗传算法形式,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1. **编码(Initialization)**:生成初始种群,通常随机产生。
2. **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定义个体的适应度评价标准。
3. **遗传算子(Genetic Operators)**: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
4. **运行参数**:包括种群规模、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影响算法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在函数优化问题中,遗传算法会将连续区间转化为离散的二进制编码,以便于操作。通过编码,可以将实数映射到二进制串,从而实现对函数解的表示。在解码过程中,二进制串再转换回对应的实数值。
此外,几个关键术语包括:
-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编码形式,如二进制串。
- **表现型(Phenotype)**:编码解码后的实际解决方案。
- **个体(Individual)**:也称为染色体,代表一个可能的解。
- **初始种群(Initial Population)**:算法开始时生成的个体集合,规模直接影响搜索效率。
- **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评估个体优劣的关键,引导算法向最优解靠近。
- **选择算子(Selection Operator)**:依据适应度值进行个体选择,如轮盘赌选择法,使适应度高的个体有更多的繁殖机会。
遗传算法的优点在于其全局搜索能力,能够跳出局部极小值,适用于解决多模态、高维度的优化问题。然而,适应度函数的设计和参数调整对算法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优化。此外,遗传算法可能会遇到早熟收敛的问题,即在早期就找到一个较好的解,但无法进一步改进,这需要通过合理的变异策略和参数设置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