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是一项针对21世纪教育环境变化而提出的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该课题由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于2005年发起,经过多次论证和调整,最终在2006年成为省和中央级别的“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的背景源于新世纪对竞争与合作能力的需求,以及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重视。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发现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小学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对近一千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合作学习能力的问卷调查,以便更好地理解当前课堂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集体动力论、交互共生主体教育思想、交往的教学过程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这些理论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规律,推动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研究方法上,课题组选择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进行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叙事研究法。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实施阶段(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和总结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注重管理,建立了定期研究、总结、后勤保障和检测制度,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此外,课题组强调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如集体动力论、交互共生主体教育思想等,增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制作课件和开展实验课,将理论付诸实践。
总结来说,这个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优化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师培训,构建新型的教学机制,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这一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