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烟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涵盖了从基础硬件投入、网络环境构建到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常德烟机公司信息化建设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信息化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1992年前):起步阶段,引入数控机床和计算机,开始成组技术应用,并成立了专门的计算机室进行信息化规划。
- 第二阶段(1992-1995年):建立了全公司网络环境,采用主机/终端模式,初步实现基础数据、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的电子化。
- 第三阶段(1995-2001年):内部系统进一步开发,形成基于小型机的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升级。
- 第四阶段(2002年后):进行全面信息化规划,升级为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系统全面集成,如CAD/CAPP/CAM/DNC/立体库/一卡通等。
2. **企业网络系统建设**:
- 建立了以大型服务器为中心的全交换式千兆以太网,覆盖全厂,包含1个中心网络机房、8个分支配线间和1400个信息点,支持大量数控设备和办公电脑。
3. **管理信息系统**:
- 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优化生产组织、物流和资金流,形成闭环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
4. **工程技术系统**:
-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提升设计和工艺流程效率。
- 实施车间分布式数控(DNC)系统,实现加工程序的编制和管理。
5. **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
- 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的立体仓储系统,实现了物流与信息流的集成,自动化仓库与公司网络相连,提升了物流效率。
6. **一卡通等辅助系统**:
- 建立一卡通系统,集成考勤和消费功能,提高内部管理便捷性。
7. **信息化建设效益**:
- 直接经济效益:如生产效率提升、库存管理优化、成本降低等。
- 间接经济效益:如决策支持增强、服务质量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改善等。
常德烟机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持续投入和升级,展示了制造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流程、优化管理、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实例。其经验对于其他制造业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