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功率因素校正(PFC)及其工作原理.pdf
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电源领域中,因其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相对较低,一般在0.45至0.75之间。功率因数低意味着电源对电网的利用率不高,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无功分量,主要以高次谐波的形式存在。例如,3次谐波的幅度可达基波幅度的95%,5次谐波可达70%,7次谐波可达45%,而9次谐波也达到了25%。这些高次谐波电流会导致电网污染,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限制高次谐波的国际标准,即IEC1000-3-2D类。该标准已被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强制执行,并已在我国得到应用。为了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影响,更多的电源设计需要集成功率因数校正(PFC)功能。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根据电网供电方式可分为单相PFC电路和三相PFC电路,而根据校正机理则可以分为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PFC)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PPFC技术通常由大容量的电感、电容构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滤波电容充电电流尖峰来减小谐波。但是,由于体积较大,该技术更适合于对重量体积要求不高的小型设备。APFC技术则使用一个转换器,串入整流滤波电路和DC/DC转换器之间,通过控制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并通过反馈输出电压来稳定,从而实现功率因数校正。APFC的体积更小,设计更易于优化,因此性能更佳。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相高频开关电源和三相开关电源。针对单相高频开关电源,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电压跟随器型和乘法器型。其他如三电平PFC技术、单周期控制的PFC技术和不连续电容电压模式PFC技术等,都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不同实现方式。根据软开关技术的不同,APFC技术又可分为零电流开关(ZCS)PFC和零电压开关(ZVS)PFC,以及根据具体实现方法的并联谐振型、串联谐振型、串并联谐振型和准谐振型等。 控制方法方面,APFC电路可分为脉宽调制(PWM)、频率调制(FM)、数字控制、单环电压反馈控制和双环电流模式控制等。而从拓扑结构上分,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分为两级模式和单级模式。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PFC转换器,目的是提高功率因数并抑制高次谐波;第二部分为DC/DC转换器,目的是进行输出调节以匹配负载。两级PFC电路在功率较大的场合应用较多,但其缺点是增加器件数目和成本,并且效率因两次能量转换而降低。对于小功率场合,一般采用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它将PFC转换器和DC/DC转换器合二为一,共用一套开关管和控制电路,以减少设备和成本。
- 粉丝: 344
- 资源: 2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