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的PCB电路板在完成制作后,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步骤以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宏观的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可见的缺陷,如裂痕、短路、开路等现象。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在最基础的层面上排除一些直接的故障原因。在确认电路板无明显外观问题后,需要对电源和地线之间的电阻值进行检测,以确保没有短路的风险。通常情况下,电阻值应该足够大,从而避免电流过载。
在元件安装方面,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分模块安装。对于独立的模块,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保证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应该避免一次性全部安装。而应分批次进行安装,这样有利于缩小问题的范围,并且便于在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故障。特别是在设计较小的电路板时,可以考虑一次性将所有模块安装完毕。
在测试电源部分时,建议首先进行上电检测,以确保电源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在上电的过程中,为了安全起见,即便有很高的信心,也建议连接一个保险丝以防止可能的故障导致过载。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带有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进行测试会更加理想。在逐步增加稳压电源电压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输入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参数。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现过流保护的问题,并且输出电压达到了设计的规范值,则可以认为电源部分正常。反之,就需要断开电源,检查故障点,并重复测试步骤直到电源输出正常。
随着电源模块的验证完成,接下来可以逐一安装并测试其他模块。每安装一个模块,都应进行上电测试。这一过程同样需要按照前述步骤进行,以避免由于设计或安装错误导致元件被过流烧毁。
在寻找故障点方面,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测量电压法、信号注入法等。需要确认各芯片电源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所有参考电压是否满足设计规格。例如,对于常见的硅三极管,BE结的导通电压一般在0.7V左右,而CE结的电压则在0.3V或更小。如果BE结的电压大于0.7V,则可能表明BE结开路。信号注入法则涉及将信号源连接到输入端,然后依次检测后级各点的波形,查看波形是否正常,以确定故障点。在一些特定类型的电路中,如音频、视频放大电路,还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物理接触测试方法,例如用镊子接触各级输入端,观察输出端的反应。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带高压或热底板的电路,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触电危险。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感官检查方法来辅助寻找故障点,如“看”、“听”、“闻”、“摸”。其中“看”指的是观察元件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坏;“听”是检查电路工作时的声音是否正常;“闻”是检查是否有异味,这往往与元件损坏或电容电解液泄漏有关;“摸”则用于试探器件的工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意味着故障。对于功率器件,如功率三极管、稳压芯片等,正常工作时会有一定的温度上升,但若器件摸上去异常热或异常冷,则可能意味着有故障。
新设计PCB电路板的调试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才能提高成功率并避免不必要的损坏。对于电子维修人员而言,掌握多种故障排查技巧,并结合直观的感官检查,将有助于高效地定位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