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文章强调了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这类课程,如VB程序设计等,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基本技能和拓展就业空间。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创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形式改革方面,提出了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方法。该方法包括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四个步骤,强调让学生在项目中主动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其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通过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V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不再按照章节划分,而是整合到多个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了解知识在真实编程环境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项目开发流程。 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文章提出了摒弃传统学科体系,采用现有学科体系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对照表展示传统体系与新体系的教学内容差异,新体系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把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文章以***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创建开发环境、设计制作计算器、考试系统、文件管理器和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控件窗体界面设计、文件和数据库等知识。 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而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要求评价体系应该全面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新的评价体系应包含项目完成度、团队合作、创新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文章的作者周正国,毕业于2000年,拥有硕士学位,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的一名讲师。在文章中,周正国分享了自己对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革方案。文章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2012年7月的第9卷第7期,其研究成果对于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粉丝: 3
- 资源: 875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