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管理是IT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涵盖了从软件的初期规划到最终交付的全过程,旨在确保软件产品满足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则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确保软件的质量得以保证。
在软件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开发团队的技能、经验和态度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质量。软件需求的清晰度和完整性也是决定质量的关键,不完整或模糊的需求可能导致后期的修改和维护成本增加。测试虽然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发现所有潜在的问题,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质量管理手段。此外,遵循开发规范、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也是提升软件质量的重要途径。
McCall提出了衡量软件质量的11个质量特性,包括使用性(易用性)、测试性(可测试性)、正确性(准确性)、维护性(可维护性)、可靠性(稳定性)、移植性(可移植性)、效率(性能)、重用性(可复用性)、完整性(完整性)、互操作性(互操作能力)和适应性(灵活性)。这些特性从不同角度定义了软件的质量标准。
软件质量分为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两个方面。产品质量主要关注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而过程质量则关注开发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技术选择、流程控制等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软件的整体质量。
质量保证(QA)按照国际标准ISO/IEC 12207进行,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执行质量评审等。质量保证过程通常通过质量度量方法来评估软件,如ISO建议的三层评价标准:高层的质量需求评价准则(SQRC)、中层的质量设计评价准则(SQDC)和低层的质量度量评价准则(SQMC)。这些度量模型覆盖了软件的各种质量特性,如正确性、可跟踪性、完备性等。
软件的技术评审是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审查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帮助找出并纠正潜在问题,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软件可靠性是衡量软件在特定条件下按规格稳定运行的能力,通常使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时间(MTTF)等硬件可靠性指标来量化。
质量管理的类型有质量检验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质量认证,例如CMM/PSP/TSP、ISO 9000系列和ISO/IEC 15504。其中,ISO 9000强调以过程为中心的管理,认为软件质量在过程中形成,高质量的软件需要对软件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软件过程包括软件工程过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软件管理过程(如项目管理、质量保证)以及软件支持过程(如评审、培训和质量过程)。
技术改进与过程改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实现低风险、高效的质量提升路径,逐步从原始状态向理想状态迈进。因此,软件质量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对整个开发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