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rcGIS的可达性分析 ArcGIS具体操作
#### 1. 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主要探讨三个核心问题:
- **江苏省内任何一个地点通过公路汽车方式到达南京理想状态下需要多少小时?**
- **江苏内的任意一点(图中蓝点)到达哪个地级市所用的时间最短?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小时?**
- **如果各地的居民都是到最快能到达的地级市购物,江苏各地级市的吸引范围分别在哪里?**
#### 2. 可达性的概念
可达性通常被定义为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在本案例中,可达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量化:
- **全省各地到达南京的便利程度**(用时间来衡量)。
- **任意一点到达哪个地级市最便利**(用时最短)。
- **任意一个地点能最快到达的附近的一个地级市,圈出这个地级市所有这样的地点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江苏13个地级市各自的腹地范围。
#### 3. 需要的数据并调入(节点、路网、省域、权重)
为了进行可达性分析,需要准备并调入以下数据集:
- **南京市**的位置信息。
- **江苏各地级市**的位置信息。
- **江苏路网**数据,包括道路类型、长度等属性。
- **江苏省域**范围数据,用于限制分析的地理范围。
- 数据加载步骤:
- 将南京市和各地级市的位置信息导入ArcGIS。
- 导入江苏路网数据,并确保每段路网都已正确赋值。
- 加载江苏省域范围数据。
#### 4. 路网栅格化处理
路网栅格化处理是可达性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 使用ArcToolbox中的`Conversion Tools`中的`To Raster`工具,将路网数据转换为栅格格式。
- 对路网空白处进行赋值处理,采用钟业喜博士提出的专利技术,确保每个栅格都有合理的交通成本值。
- 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需要裁剪超出江苏范围的值区,仅保留江苏省域内部的值区。
- 制作江苏省界图的栅格图,便于后续的操作。
- 若以其他字段转栅格,需通过逻辑运算使省域内值统一为1,确保数据一致性。
#### 5. 制作各栅格的交通运行时间成本图(包括路网空格处)
完成路网栅格化处理后,接下来需要制作各栅格的交通运行时间成本图。该步骤对于计算不同地点到达特定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至关重要:
- 使用逻辑运算求得江苏省域内各栅格点的交通成本值图,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
- 对于路网空白处,通过重分类方法赋予合理的成本值,确保整个路网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6. 生成江苏各地到达南京市所需要的时间图(分层次)
本步骤的目标是生成一张能够直观展示江苏省各地到达南京所需时间的地图。具体步骤如下:
- 将总成本从“秒”单位转换为“小时”单位,便于理解。
- 对转换后的小时成本进行重分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好地展示各个地区到达南京的便利程度。
- 最终生成的结果图需要导出为图片格式,便于分享和报告。
#### 7. 生成江苏各地到达最近便的城市所需要的时间图(分层次)
此步骤旨在生成一张能够展示江苏省各地到达最近城市的所需时间的地图,步骤与上一步类似,但重点在于确定每个点到达最近城市的最短时间。
- 将总时间成本从“秒”单位转换为“小时”单位。
- 通过重分类,将连续的时间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便于区分和理解。
- 将重分类后的结果保存为永久文件,方便后续的使用和修改。
#### 8. 生成江苏地级市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商业腹地范围图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商业腹地范围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江苏各地级市的商业服务范围。这一步骤涉及的主要工作如下:
- 使用可达性分析结果,绘制出各城市商业腹地范围。
- 通过地图直观展示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商业分区图,帮助理解不同城市的吸引力和服务范围。
#### 9. 制图输出过程
最后一步是将所有的分析结果整合成一张或多张地图,并输出为合适的格式。具体步骤包括:
- 使用ArcGIS的布局视图功能进行地图布局设计。
- 调整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标注等元素,确保最终输出的地图既美观又易于理解。
- 将最终的地图输出为图片或其他格式,以供进一步使用或分享。
#### 10. 成果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 江苏各地到达南京市所需要的时间图。
- 江苏各地到达最近便的城市所需要的时间图。
-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江苏商业分区图。
#### 11. 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人员,特别是钟业喜博士、侯兵同学和尚正永同学,他们的支持和贡献使得本次可达性分析得以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