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足行走机器人行走控制部分设计】
两足行走机器人,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这种机器人以其独特的行走方式,模仿人类的两腿行走,展现了极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尤其适用于复杂地形环境。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先驱工作开启了两足行走机器人的研发历程,随后全球各地的研究者纷纷投入这一领域的探索。
两足行走机器人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关节与自由度配置**:机器人的行走依赖于关节的运动,如图1所示,一个11个动力关节的两足步行模型展示了自由度的分配。关节分为纵摇轴、横摇轴和偏航轴,分别负责前后重心转移、左右摆动和方向转换。每个关节的精细控制对于保持行走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至关重要。
2. **驱动系统**:驱动能源包括气压、液压和电动三种。气压驱动轻便安全但稳定性差,液压驱动输出功率大但需要额外的组件,电动驱动则结构简单但成本较高。例如,WD-10RD是由液压驱动的12自由度机器人。
3. **机器人组成**:
- **手臂**:包括手爪、手臂和手腕,通过关节实现动作。
- **操作机构**:通常使用伺服电机驱动关节,小型高扭矩的直接驱动电动机也有应用。
- **传感器**:包括内部传感器(如位置和速度检测)和外部传感器(如对象识别)。
- **移动机构**:即机器人的脚,负责移动和跨越障碍。
- **控制器**:控制所有动作,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和操作指令的信号。
- **驱动源**:选择不同的驱动方式以满足不同需求,如效率、成本和稳定性。
4. **特性**:
- **适应性**:两足机器人能在各种地面上行走,跨越障碍能力强。
- **能耗**:由于可以独立供电,设计时需要考虑能耗优化。
- **工作空间**:小占地面积对应大的活动范围,利于机械手操作。
- **生物力学挑战**:尽管行走复杂,但步行性能优异,推动了机器人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5. **未来展望**:尽管两足行走机器人已取得显著进步,但稳定性、速度和自适应能力仍有待提升。结合臂部执行机构和智能结构,将进一步提升其功能性。相关学科的进步将为两足行走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两足行走机器人在机器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涉及到机械设计、控制理论,还关联到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两足行走机器人有望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更接近人类的行走能力,拓宽其在救援、服务、探索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