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是基于传统电力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通过构建开放、互联的能源系统新生态,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智能管理。分布式建模、优化与控制技术是这一新生态的核心支撑技术。
分布式建模指的是在能源互联网中,将大规模、多层次、多类型能源资源以及用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建立起能够描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的模型。这种建模技术可以处理复杂能源网络的异构性和动态性,对能源互联网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通信,最终实现全面的感知、高效的处理和应用的灵活性。
在优化方面,主要关注如何在能源互联网中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升。由于能源互联网规模庞大、单元众多、联系复杂,优化算法需要能够处理大规模和高维度的问题,并能够实时调整和优化运行状态,以适应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动态变化。
控制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分布式网络结构下。能源互联网的控制需要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和平衡。这通常涉及到系统对不同能源流的实时监控和调节,以及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快速响应和自愈能力。
具体来说,《电工技术学报》收录的论文覆盖了能源互联网生态与框架、关键物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以及能源互联场景下的协同优化与运行控制等多个方面。
在能源互联网生态与框架方面,如郭庆来副教授和孙宏斌教授的论文《能源互联网数据交易:架构与关键技术》所述,通过构建数据交易体系架构,深度挖掘数据转化为实际经济价值的潜力,为能源互联网的数据交易技术提供基本框架。论文还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以及数据交易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路线。
在关键物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方面,研究者关注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和通信。比如《用于电力资产在线感知的eRFID标签设计》通过设计具备感知及数据交互能力的eRFID标签,实现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智能管理。同时,还有研究者探讨了电力线通信信道下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分布式机会中继选择问题,为电力物联网网络建设提供支撑。
在能源互联场景下的协同优化与运行控制方面,论文《基于图计算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网络分析应用研发》提出结合图数据库和图计算的并行计算方法,显著提高EMS实时网络分析应用的计算速度。此外,还有论文探讨了集中式温差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问题,提出基于贪婪神经网络的算法,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分布式建模、优化与控制技术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这三个层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进步,能源互联网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还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