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正是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提出的。这一理论核心是强调职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实践,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学科知识系统与行动体系,以此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不以单一的科学学科体系为中心,而是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这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都必须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核心。课程内容应具备完整性、典型性、灵活性、可迁移性和工作岗位适应性等特征。教学实施过程遵循“先解构、再重构,后序化”的原则,即先将学科体系解构,然后用行动体系进行重构,从而使得理论知识面向实际,基于工作过程。
《PLC应用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装置,其编程和应用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例,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于《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双师型”素质,即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需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展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实践模块:编程软件的使用、基本的“起、保、停”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灯光控制、定时器和计数器的使用、实际设备的自动化设计、水塔水位控制、复杂灯光系统控制以及自动售货机的操作等。通过这样的模块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PLC在不同工作场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控制系统。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现场教学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操作,还要理解每个操作背后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在未来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而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在《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更加适应未来工作需求,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