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而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的电气专业中PLC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未来技术工人的培养质量。针对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诸如抽象性、交互性弱和评估方式单一等。本文将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要改善PLC课程抽象性强的问题,需采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工具动画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硬件接线图和程序图的绘制来实现对PLC控制功能的可视化理解。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共同探讨和实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决交互性弱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例如,教师可以调整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并提供及时的反馈,保证沟通机制能够有效运行,从而保障课程的质量。
评估方式单一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来解决。传统评价方式主要以结果为主,而应增加过程评价,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学习过程和团队合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个项目,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机型和器材。比如,PLC结构上可以分为整体分布式和模块式分布两种。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综合考量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面向课程理论知识,能力目标面向职业技能,素养目标体现在职业素养上。针对这些目标,教师要宏观把握中职教育特点,并将其有效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模块式编程方式等,使教学更具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PLC的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等特点,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机型进行教学。同时,考虑到PLC更新换代快,教师应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器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发掘系统的控制特征,设计出适应性强、抗干扰性高的控制方案。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将PLC编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出适用于特定行业的控制程序,例如自动售货机的编程控制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和掌握PLC的编程技巧。
中职学校电气专业PLC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并针对课程抽象性强、交互性弱、评估方式单一等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机型与器材,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