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数据结构》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
了解学生的特点是改革教学方法的前提。高职高专学生往往基础知识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学习态度也可能不够积极主动。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已经学过,但对数据结构中涉及指针等内容感到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在数据结构课程开始前复习C语言的基础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复习任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程序设计思想。
数据结构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多、抽象度高等特点,包括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排序、查找和索引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理清课程的逻辑结构,把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解基础数据结构,另一部分讲解数据处理技术。同时,教师应当清楚地向学生阐明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克服对算法的恐惧心理。
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1. 改变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使用图示和动画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理解和兴趣。但同时,也要结合传统黑板教学的优点,如师生互动、循序渐进的程序修改等,确保教学效果。
2. 利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在案例的基础上讲解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模仿-改写-编写”的上机实践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开展综合训练和加强上机练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应用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发现并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综合训练,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也能够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4. 加大课下练习力度,这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巩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适量的课后作业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文通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多项教学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改革措施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