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出的文档信息来看,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数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计算机图形学三门计算机类课程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计算思维和编程实践能力而提出的教学改进方案。以下是对文档内容的知识点解析: 1. 教育教学背景:文档开篇介绍了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高等教育的相应调整,特别是对于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倡议的实施,新经济行业对于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专业毕业生需求日益增加。 2. 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数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在高校任教和读研深造之外,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行业或传统经济产业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部门工作。用人单位期望这些学生能够提高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成果导向教育:论文提到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该教育模式强调毕业生应具备的12项能力,包括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使用现代工具、个人和团队角色承担、沟通等能力。数学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应围绕提升这些能力展开。 4. 课程衔接问题分析:分析了数学专业学生在学习《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三门计算机课程时面临的问题。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缺乏配套课程体系等原因,导致了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从简单到复杂的知识过渡存在困难,以及上机实践时学生往往采用低效算法等问题。 5. 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数学专业学生习惯于纸上推演,缺乏编程实践,导致实际编程时遇到许多编译错误,挫败感增强。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知识在考试后遗忘,难以应用于《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学习和实践。 6. 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包括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内容,精简不必要和不重要的内容,强调课程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点,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双向重构,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兴趣。 7. 提升能力的必要性:强调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提升计算思维和编程实践能力,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尤其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图形学,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的加强等措施来改善教学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应基于对新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并且与成果导向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 粉丝: 883
- 资源: 28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