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技术,也称为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一种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将大量的核酸探针密集有序地固定在固体载体基片上,实现对样品中特定DNA序列的快速检测和分析。该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研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1975年Southern等发现的Southern blotting技术,该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标记的核酸分子与固定的核酸分子进行配对杂交的印迹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因其微量、快速、高通量、多参数同步分析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少量真菌的检测中,并成为微生物检测领域的一项核心技术。
美国Afymetrix公司是基因芯片研究与开发的先行者,其研究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并迅速成为生物芯片领域的领头羊,主导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基因芯片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原位合成法和显微打印法,其固相载体基片通常为硅片、玻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玻片由于易于制备和成本低廉,成为最常用的载体材料。玻片的表面通常通过化学修饰成为富含氨基的基片,利用氨基与核酸分子上的磷酸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固定核酸探针。
基因芯片检测利用的是核酸碱基配对的原理。在芯片上固定有多种代表不同物种特异基因的探针,这些探针能够与样品中经过PCR扩增和荧光标记的特异基因片段进行杂交。利用放射自显影或荧光共聚焦扫描仪,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通过电脑系统处理分析,确定样品中大量基因的信息。
在基因芯片技术的具体应用实验中,涉及多种实验器材和试剂,如PCR仪、微阵列芯片扫描仪、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摇床等。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取和纯化细菌的基因组DNA,然后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细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并将扩增后的片段进行荧光标记。接下来,将标记后的样品D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最后通过芯片扫描仪读取并分析杂交信号,以鉴定样品中的细菌种类。
以基因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们可以亲手操作并学习如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如何进行PCR扩增和荧光标记,如何准备和处理基因芯片,以及如何解读芯片扫描结果。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