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研究者们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了针灸在治疗干眼症的临床选穴规律。在详细阐释这一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几个关键术语有所了解。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在人体表面特定的点(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来调和气血,治疗各种疾病。干眼症(dry eye syndrome),又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
在数据挖掘领域,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知识。本研究就采用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次分析(frequency analysis)和关联规则分析(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频次分析可以揭示不同穴位在治疗干眼症时的使用频率,而关联规则分析则用于探索穴位选择之间的潜在联系和规律。
研究者们首先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时间跨度从建库至2018年12月。他们筛选出有关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文献,并建立了穴位处方数据库。然后,运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这两种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了针灸治疗干眼症时最常选用的穴位和经络。
根据文章描述,针灸治疗干眼症中最常用的前五个穴位为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丝竹空穴和四白穴,使用频率分别为85.9%、85.2%、69.5%、53.9%和53.1%。从经络归类上来看,穴位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这三条经络上。至于特定穴位的使用频次排名,睛明穴的使用次数最高,达到110次。其次是三阴交穴、合谷穴、风池穴和太冲穴。
研究结论指出,在针灸治疗干眼症的过程中,以太阳经、阳明经和少阳经的穴位为主。选穴时特别重视局部取穴和对神经的刺激,而穴位组合则注重“局部-远端-辨证”相结合的方式。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针灸治疗干眼症选穴规律的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同时,本研究也体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传统知识的现代传承和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医针灸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学问,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医生经验等。因此,数据挖掘得出的规律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完全替代中医师的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文章最后提到了关键词,包括数据挖掘、干眼症、针灸以及选穴规律。这些关键词概括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对于从事中医学、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眼科临床实践的人员来说,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