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GIS教程:表面坡度的工作原理 #### 一、表面坡度概述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特别是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形分析时,表面坡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面坡度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创建一个输出面要素类,这个要素类包含了用于按坡度分类的输入TIN(三角不规则网格)或terrain数据集的面。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获得更加细致且准确的地形特征信息。 坡度是指地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常以度或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和分析地形的变化情况。具体而言,当坡度以度为单位时,其计算公式为:坡度 = arctan(dZ/dS),其中dZ表示垂直方向上的高程变化,dS表示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变化;而当坡度以百分比表示时,则采用以下公式:坡度 = (dZ/dX) * 100%。这里的dX同样代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变化。 #### 二、表面坡度的输出 表面坡度工具创建的输出面要素类中,每个三角形都被归入一个特定的坡度分类。这些三角形根据它们所属的类别被合并成面,从而形成了最终的输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slope_field}属性字段被用来记录面的坡向编码。默认情况下,该字段的名称为SlopeCode。 #### 三、单位的选择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坡度的单位表示形式,这主要通过{单位}参数来进行设置。该参数支持两种选项:PERCENT(百分比)和DEGREES(度)。默认情况下,系统使用百分比作为单位,而默认的百分比坡度分类间隔分别为1.00、2.15、4.64、10.00、21.50、46.40、100.00、1000.00。如果选择使用度作为单位,则默认的坡度分类间隔分别为0.57、1.43、2.66、5.71、12.13、24.89、45.0、90.0。 #### 四、自定义坡度分类 除了使用预设的分类间隔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class_breaks_table}参数来定义自定义的坡度分类。这个表格可以是Windows环境下的TXT或DBF文件,也可以是UNIX环境下的DBF文件。每一条记录都需要包含两个值:一个是表示类别的坡度范围,另一个是与之对应的类代码。例如: | break | code | |-------|------| | 10.0 | 11 | | 25.0 | 22 | | 40.0 | 33 | | 70.0 | 44 | 表中的“break”列表示间隔,“code”列表示编码。需要注意的是,在定义坡度范围时,值必须采用小数形式,并且这两个字段之间需要用逗号分隔开。此外,虽然表中可能包含字段名称,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这些名称将会被忽略。 #### 五、结论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表面坡度工具在ArcGIS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背后的原理。无论是使用预设的分类还是自定义坡度分类,这一工具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地形特征,从而为各种地理空间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展,未来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利用这一强大的功能。
- 粉丝: 3669
- 资源: 370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