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是一本广泛使用的教材。书中涵盖了网络的基础概念、协议和技术。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解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两种基本服务——连通性和共享。连通性使得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而共享则允许用户访问网络上的资源,如文件、打印机和互联网。
2. **交换技术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各有优缺点。电路交换预先分配通信资源,适合大量连续数据传输;报文交换无需预约带宽,适合突发性数据;分组交换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分组小,路由灵活,适合多种场景。
3. **因特网的影响**: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的最大变革,因为它融合了多种通信网络,成为信息化的核心,提供了高效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并首次实现了多媒体的实时交互。
4. **因特网发展阶段**:从ARPANET到互联网,再到TCP/IP协议的成型,三级结构的建成,以及多层次ISP结构的形成,反映了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5. **标准制定过程**:因特网标准制定包括四个阶段,从草案到最终标准,确保了技术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6. **Internet与internet的区别**:Internet特指采用TCP/IP协议的全球互联网,而internet是通用名词,泛指任何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7. **网络分类**:按覆盖范围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按用户类型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各有不同的设计目标和性能特征。
8. **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主干网提供远距离、高速通信,而本地接入网专注于用户接入本地网络,通常速度较低。
9. **交换技术对比**:电路交换适合长报文传输,而分组交换在短报文、多跳网络中更具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可能小于电路交换。
10. **优化分组长度**:在分组交换中,为了最小化总时延,分组数据部分p应取[(xh)/(k-1)]^0.5,其中x是报文长度,h是控制信息长度,k是链路数。
11. **因特网结构**:边缘部分由用户设备组成,通过低速连接访问核心网络;核心部分由路由器构成,负责高速分组交换。
12. **客户服务器与对等通信**:客户服务器模式有明确的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而对等通信中所有节点地位平等,可同时作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
13. **网络性能指标**:速率表示数据传输的速度,带宽是系统能传输的最大数据率,吞吐量是实际传输的数据量,时延是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时延带宽积是传输数据所需的总带宽,往返时间RTT是数据来回一次的时间,利用率则是网络资源实际使用情况的度量。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至关重要。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原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