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述】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关注并探究其来源,同时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集中展示了我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手工艺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与各地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本课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另一个目标则是通过了解民间艺术面临的困境,激发学生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易于小学生感知的方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前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采访长辈,查找资料,了解本地的民间艺术,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又能让他们在实际参与中增进对民间艺术的了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我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探索民间艺术的产生背景,体会民间艺人的智慧。
3. 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民间艺术的来源,理解民间艺术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方式】
采用讲解式教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PPT和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课前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本地的民间艺术,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 课堂导入:播放《划旱船》的民间歌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程主题。
3. 课堂教学活动:
- 分析民间艺术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种形式,如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
- 探究民间艺术的来源,通过展示各地的民间艺术实例,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产地。
- 小组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感知。
- 讲述民间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举例说明民间艺术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表达美好愿望。
- 介绍“泥人张”等民间艺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家的敬仰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