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12章的重要内容,主要探讨了如何识别和证明两个图形是否全等,以及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全等形指的是两个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无论是通过平移、翻折还是旋转,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完全一致。对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
1. "全等"这个概念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当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会将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相同的位置上,如△ABC≌△DEF,意味着A与D、B与E、C与F分别是对应顶点。
2. 在判断全等图形时,可以通过特定的条件,比如SAS(边边角)、ASA(角边角)、AAS(角角边)或SSS(边边边)等方法来证明。例如,题目中的例子中,如果∠1=∠2,∠B=∠D,那么可以通过AAS或ASA来判断△ABC和△EAD是否全等。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意味着,如果△ABC和△DEF全等,那么AB=DE,BC=EF,AC=DF,∠A=∠D,∠B=∠E,∠C=∠F。
4. 在实际问题中,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常用于解决几何问题,比如通过平移、旋转或翻折后的图形的性质,或者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边长、角度等几何量。例如,如果Rt△ABC沿直角边BC平移到Rt△DEF,那么两三角形全等,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计算未知的线段长度或角度大小。
5. 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两个图形也是全等的,折叠性质表明折叠后的对应部分完全重合,这在求解折叠图形的问题时非常关键。如例题所示,将△ABC折叠使点A与BC中点D重合,根据折叠的性质可以推出△DMN≌△AMN,进而求出△DNB的周长。
6. 当涉及到直角三角形的全等问题时,勾股定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如果Rt△ABE≌Rt△ECD,且点B、E、C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可以推出AE=ED,BC=AB+CD,但不能得出AB∥DC,因为AB和CD不一定是直角边。
7. 在涉及旋转的全等三角形问题中,旋转前后,对应边和对应角依然保持相等,同时旋转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不变。例如,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C,若点A、D、E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利用旋转的性质求出∠ADC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在几何证明、图形变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到核心作用。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