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程管制程序是制造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序进行,达到既定的产能和质量标准。本文档详细阐述了该程序的相关内容、责任部门以及具体操作流程。
1. 目的:
生产制程管制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有序性,确保产品的产能和品质双达标。通过有效的管控,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混乱和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范围:
这个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的所有产品,覆盖了从原材料领取到成品出货的整个生产流程。
3. 权责部门及其职责:
- 制造部:负责领料、退料、生产作业、成品入库、制程不良品的返修和退库工作。同时,他们需要反馈制程异常情况,跟进改善结果,并执行设备的日常点检保养。
- 工程部:制定检验规范和产品作业指导书,进行新产品转移教导,提供生产治具,排除生产设备故障,主导制程不良的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对策和预防措施。
- 品质部:负责产品检验和不合格品的审查判定,验证并确认品质异常的改善效果,进行制程品质的巡回稽核和监督。
-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根据内部订单需求发行制造单,拟定生产排程,下达生产指令,跟踪产能和交期,协调处理生产、物料异常。
4. 定义:
- 生产流程单:用于控制和记录每个制造单在生产流程中的状态,便于后续制程确认和产品追溯。
- 作业指导书:作业人员进行生产作业时的依据文件。
- 检验规范:现场作业人员和品质部门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的依据。
- 不合格品:不符合制程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的产品或组件。
- 控制计划:对控制产品所需系统和过程的书面描述。
5. 内容:
- 作业前物料准备:PMC根据业务部的内部订单拟定制造单,仓管部根据生产排程发料给制造部。制造部物料员根据制造单领料,若发现错料或混料,需及时更正。对于超出标准损耗的原材料,制造部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补充物料。
- 作业前检查:作业人员需按照车间管理规定穿戴合适的装备。作业人员检查工具、仪器、防静电设备是否正常,设备负责人按设备管理程序进行日常点检。作业指导书应放在显眼位置,作业人员须按照指导书操作,并确认材料符合要求后开始生产。
6. 制程控制:
- 在作业初始阶段,如交接班、更换物料、产品、人员或设备重启,需再次确认作业条件,确保符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通过以上流程,企业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生产流程,实现精益生产的目标。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