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躯干骨折主要涵盖了三个部分:肋骨骨折、脊柱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以及骨盆骨折。这些骨折类型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一、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老年人因骨骼脆性增加更容易发生。好发部位是第4至第7肋骨。骨折可导致气胸,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三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胸痛、肿胀、瘀斑、压痛和骨擦音,严重时可伴有浮动胸壁和反常呼吸,即吸气时伤侧胸壁内陷,呼气时外凸。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整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固定方法有胶布固定、绷带固定、局部加压、肋骨牵引固定和手术内固定。
二、脊柱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脱位通常由外力造成,Denis提出的三柱理论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不同类型的损伤对应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障碍。一度损伤主要涉及前柱和后柱,二度损伤涉及中柱并伴神经症状,三度损伤则为全柱损伤,伴随骨折脱位。脊柱稳定性受损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不稳定,引起神经损伤,如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截瘫。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考虑骨折的稳定性和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
三、骨盆骨折
虽然这部分内容没有详述,但骨盆骨折通常涉及高能量创伤,如车祸或跌落。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包括疼痛、肿胀、瘀斑,以及骨盆分离或旋转等体征。治疗原则首先是急救,包括止血、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辨证论治可能涉及中药调理、固定和康复训练。
总结而言,中医骨伤科学对躯干骨折的处理注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和预后调护。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保守和手术,同时强调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处理此类骨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