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一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文章的核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孟子对于人才培养的观点,即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锻炼出坚韧的意志和能力,而在过于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丧失斗志,导致衰败。
1、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中心论点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加点字注音如下:
畎亩(qu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法家拂士(bì)
3、通假字及解释:
- “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通“弼”,意思是辅佐。
- “困于心衡于虑”中的“衡”通“横”,表示梗塞、不顺。
- “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能增,增加。
4、加点字意思解释:
- 所以动心忍性:使……坚韧,忍,奋起,有所作为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扰,梗塞,不顺,奋起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指被任用
- 空乏其身: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 舜发于畎亩之中:指被任用
- 管夷吾举于士:被举用,被选拔
- 百里奚举于市:被举用,被选拔
- 苦其心志:使……受苦
- 人恒过:常常犯错误
5、翻译句子: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
(2)因此,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在这个人身上。
(3)忧虑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走向灭亡。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项的“亡”分别意为灭亡和无,B项的“故”都意为所以,C项的“是”分别为这样的和判断词,D项的“国”分别指国家和国都。
7、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开篇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身卑微,经历过各种困苦,但他们都在逆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9、孟子在第①段中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成长,成就一番事业。与之意思相近的名言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对于“逆境能成才”和“顺境也能成才”的观点,两者都有道理。逆境确实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更加坚强。但顺境中,如果能保持警惕,积极进取,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例如,有些人在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下,依然能够自我鞭策,努力学习,最终取得成功。所以,成才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决心、毅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而环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