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之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关系,涵盖了所有者、经营者、普通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的各种责、权、利。这种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如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其内容主要涉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和劳动环境等。
我国当前的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显著特征。一方面,劳动关系的主体已经初步确立,但同时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动态化,这使得劳动争议逐年增多。数据显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其他性质的企业中,劳动争议远超国有企业。劳动者的申诉率和胜诉率均较高,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争议更为突出。
劳动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宏观层面,劳动关系双方经济利益的差异增大,劳动法规滞后且不配套,法制观念相对淡薄,以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了矛盾的显现。企业层次上,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可能不合理,法制观念不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不足,企业改制和经营困难也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因素。而在个人层面,部分劳动者可能出于私利,缺乏法制观念,或者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劳动关系的紧张。
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它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以及劳动争议解决等。例如,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并遵循法定程序。同时,劳动者也有权在提前通知后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劳动合同中还可以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条款,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
面对当前的劳动关系挑战,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完善劳动法规,强化法制教育,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关怀,以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而劳动者则需增强法制观念,合理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构建健康、公正的劳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