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学第六章:审计基本原理
#### 一、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通过审计活动期望达成的结果。在本章中,我们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审计目标,包括国家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目标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1. **国家审计目标**:国家审计主要关注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法性,确保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资金使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旨在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帮助管理层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是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提供合理保证,确保财务报表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同时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 二、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 **合理性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确保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 **发表意见**:依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财务报表的整体真实性发表意见。
- **报告与沟通**:根据审计准则规定,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
#### 三、具体审计目标
1. **认定的含义与类型**:认定是指管理层对其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包含的信息所做的陈述。常见的认定包括存在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等。
2. **具体审计目标分类**:
-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3. **审计工作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认可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 四、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指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
1. **国家审计程序**:
- 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 成立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 获取审计证据。
- 编制审计报告,公布审计结果。
2. **内部审计程序**:
-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
- 准备阶段,包括编制审计方案。
- 实施阶段,进行现场审计工作。
- 终结阶段,编制审计报告并进行后续跟踪审计。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
- 接受业务委托。
-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包括评价职业道德要求、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 制订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 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
#### 五、风险评估与应对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这是风险评估的基础,涉及行业状况、法律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等多个方面。
-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要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来应对这些风险。
审计基本原理涵盖了审计目标的定义、不同类型审计的目标、具体审计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审计程序等内容。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审计师更有效地执行审计工作,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