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专为五年制大专全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提高信息素养奠定基础。这门课程属于国家教委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层体系的第一层,对后续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课程设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动领域和项目导向"理念,强调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设计教学任务和项目,注重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将真实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需求,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课程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围绕信息化办公的实际需求,设置六个项目,通过“学习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办法-操作过程-效果展示”的流程,全方位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三维目标。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评价、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三维目标则具体涵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网络、因特网、中文输入、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以及多媒体素材处理。能力目标着重培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包括采用讲授与上机操作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教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途径注重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关注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发现、探究式学习,同时进行整合型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强调技能培养和信息素养提升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具备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