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是测绘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涉及到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信息的获取以及数据处理。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扎实的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开始前的绪论部分,首先对测量误差与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测量误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理论真值之间的差异,它具有一定的来源和分类。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结为测量仪器、观测者和外界条件,这些条件的不完美性导致了测量误差的产生。
根据误差的特点,可以将测量误差分为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种类型。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它的大小和符号没有固定规律,但大量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是可识别的,常用多余观测和测量平差方法来处理。系统误差有固定的规律性或系统性,可通过改进观测方法、进行预处理或将其纳入平差模型中来解决。粗差是显著影响测量结果的大误差,通常需要剔除或重新测量。
在测量平差的体系结构中,重点讲解了测量平差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测量平差的研究方法。测量平差的目的是减少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任务包括对观测值进行处理,使其反映真实情况,以及对观测值进行评估,判断其精度和可靠性。
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内容安排了从基础知识到具体测量平差方法的讲解。其中,第五章至第八章介绍了四种不同的测量平差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条件。第九章则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第十章聚焦于点位精度的讨论,这是测量平差结果评价的重要部分。统计假设检验(第十一章)是理解和评估测量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工具。第十二章对近代平差进行概述,提供关于最新研究和发展的视野。
对于如何学好测量平差课程,前言部分给出了三个建议: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要认真听课,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掌握公式推导的方法。通过及时复习和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测量平差是一门结合数学知识与测绘学技术,要求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要有实操技能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未来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