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多用户环境下,保证数据一致性与事务隔离性至关重要。本章主要探讨并发控制的原理与方法,确保数据库在并发执行事务时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并发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多事务并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事务之间的交互和数据竞争导致的。在并发控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事务执行方式:
1. 事务串行执行:每次只有一个事务运行,其他事务需等待当前事务完成。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并发问题,但系统资源利用率低,无法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共享特性。
2. 交叉并发方式:在单处理机系统中,事务操作轮流交叉执行,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行,但能提高处理机效率。
3. 同时并发方式: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多个事务可以真正地并行运行,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并发控制机制的目标是正确调度并发操作,保证事务的隔离性,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例如,丢失修改问题发生在两个事务读取同一数据并修改,最终导致一个事务的修改被另一个事务覆盖。在飞机订票系统中,如果两个售票点同时卖出机票但未同步更新,可能会导致数据库中的票数不准确。
不可重复读则指事务在不同时间读取同一数据时,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包括数据被修改或记录被删除两种情况,使得事务无法重现之前读取的数据状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据库系统采用了一些策略,如封锁(Locking)机制。封锁是阻止事务在特定时间访问特定数据对象的技术,分为读锁(共享锁)和写锁(排他锁)。两段锁协议规定事务必须先获取所有需要的锁,然后释放所有锁,确保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封锁的粒度指的是锁定数据的范围,可以是行级、页级或表级,粒度的选择影响并发性能和一致性。
此外,活锁和死锁是并发控制中需要避免的另一种问题。活锁是事务因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无限期等待,而死锁则是两个或更多事务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
总结起来,数据库并发控制是通过各种机制来协调并发事务,防止数据不一致,保证事务的正确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这些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封锁、两段锁协议以及选择合适的封锁粒度,以实现高效且安全的并发执行环境。在设计和实施数据库系统时,理解并发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