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题目中的第1题涉及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动植物腐烂。而玻璃断裂、海水蒸发、分离液态空气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变化,但分子结构未变。
2. 空气污染源识别:第2题指出空气污染的来源,煤炭燃烧、燃放烟花和汽车尾气都会释放有害物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对空气无污染。
3. 防治沙尘暴的措施:第3题提到防止“沙尘暴”的措施,植树造林、加强绿化是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沙尘。其他选项与沙尘暴防治关系不大。
4. 物质燃烧产物:第4题提到100米赛跑发令枪产生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五氧化二磷,这是红磷燃烧的产物。
5.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第5题涉及空气的性质,空气是混合物,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等,不是单一的化合物,其组成随时间和地点可能有所变化。
6.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第6题描述的是检验气密性的实验操作,当缓慢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长颈漏斗下端口会产生气泡。
7. 化学实验现象:第7题涉及化学实验中物质燃烧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8. 分解反应的定义:第8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反应,D选项符合这一定义。
9. 气体收集方法:第9题提到一氧化氮的收集,由于其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集气法;因其密度略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其与氧气反应,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10. 医疗设备的理解:第10题与医疗输氧设备相关,b导管通常用于连接氧气源。
11. 催化剂的作用:第11题讨论了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过程中的作用,它作为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能加快反应速率。忘记加二氧化锰只会使氧气产生速率减慢,总量不变。
12.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第12题涉及到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罩住蜡烛后,杯内的氧气逐渐被消耗,二氧化碳被吸收,火焰熄灭,杯内液面上升。
13. 纯净物的辨识:第13题涉及纯净物的定义,只有氢气、二氧化碳、冰水共存物(即水)是纯净物,其他选项含有多种成分,为混合物。
14. 鉴别气体的方法:第14题给出了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
15.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注意事项:第15题列举了可能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如未预热、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试管外壁有水珠等。
以上是对题目中化学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化学变化、环境污染、气体收集、化学实验现象、气体鉴别等多个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