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稀土离子掺杂La_2Mo_2O_9低维纳米材料及表征.doc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它利用高压电场作用下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拉伸力的作用下形成连续的纤维。在本文中,这种技术被用于制备稀土离子掺杂的La_2Mo_2O_9低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纤维和多孔纳米带。La_2Mo_2O_9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在离子传导、催化以及发光性能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特性。 稀土离子,如Eu3+、Tb3+、Sm3+、Er3+、Nd3+和Pr3+,因其独特的电子能级结构和强烈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用于发光材料中。它们的掺杂可以显著改变La_2Mo_2O_9的光谱特性,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和颜色调谐能力。在本研究中,通过静电纺丝和后续的热处理步骤,成功地将这些稀土离子掺杂到La_2Mo2O9晶格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纳米结构。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预溶胶是静电纺丝过程的关键步骤。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稳定剂和溶剂,与金属硝酸盐混合形成前驱体溶液,确保了纤维形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静电纺丝过程中,溶液在电场作用下被拉伸成细长的纤维,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纳米纤维或纳米带。热处理后,前驱体化合物经历晶化过程,形成La_2Mo_2O_9及其稀土离子掺杂的衍生物。 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稀土离子掺杂的La_2Mo2O9纳米纤维直径约为180-220纳米,长度超过100微米,具有良好的尺寸均匀性且相互之间不交联。而纳米带则呈现出多孔结构,宽度5-7微米,厚度130-280纳米,长度大于500微米,这样的宽厚比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强其光物理性能。 通过热重分析(TG-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和形貌分析。这些分析证实了稀土离子成功掺杂进入La_2Mo2O9结构,并且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光学特性得到了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稀土离子掺杂La_2Mo2O9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能量传递机制以及潜在应用提供了基础。例如,这些材料可能应用于高效发光二极管(LEDs)、生物标记、传感器以及光通信等领域。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可以设计出更多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纳米发光材料,以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
- 粉丝: 9
- 资源: 20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