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学习过程阶段:学习过程通常分为注意定向阶段、获得和保持阶段、练习和强化阶段,而记录阶段不属于学习过程的基本阶段。
2.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文化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而非强化专业教育。
4. 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方法:包括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内容,但不应该使人文教育占据支配地位。
5. 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主张根据社会需要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社会本位论。
6. 我国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 隐性课程: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等属于隐性课程,即无形中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8. 教案主体部分:教案的主体是讲授新课的内容,包括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10. 问题中心课程理论:改造主义课程观主张以社会问题为核心设计课程。
11. 教案编写的核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12. 案例教学优点:案例教学能够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扩大实际知识,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但不保证学生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人物:蔡元培。
14. 课堂教学的优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计划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但因材施教是其局限。
15. 教学中心环节: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16. 非课程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等课外活动属于非课程性教学环节。
17. 院校研究:高等院校对自身进行的研究被称为院校研究。
18. 最早确立服务职能的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19. 教学与科研关系:二者是“流”与“源”的关系,互相支持,是教师的职责要求,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0. 高校社会服务意义:实现高校价值回归,引领社会反思,促进经济建设,但不利于教师单纯追求学术。
21. 提出“学术自由”和“教学科研结合”原则的先驱:费希特。
22. 高校人事管理不采用的方法:股权激励法。
23. 高校战略评估主要采用:自我评估。
24.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际化体现在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
25. 北宋四大书院教学特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自由讲学、自由听讲,教师讲授法不是其主要特色。
26. 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表示进入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 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随着教育普及,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公平、多样化和注重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