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化学篇,着重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下是针对该课程内容的详细解析:
1.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教授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 **情感与价值观**(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乐趣和成功,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实验探究、总结交流,让学生了解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并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2. **课程重点和难点**:
- **重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并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3. **预习导学**:
- 通过观察蜡烛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溶解性和密度,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观察。
-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燃烧的火焰结构,以及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它产生了新的物质。
4.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 学生分组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通过观察火焰温度、产物验证(如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理解燃烧的本质。
- 通过实验,如火柴梗炭化的程度,确定火焰温度最高层,进一步巩固实验技能。
5. **拓展延伸**:
- 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提出可能是一氧化碳、挥发性气体或两者兼有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 分析不同现象以判断气体成分,如一氧化碳燃烧会发出蓝色火焰,而挥发性气体燃烧则可能无明显颜色变化。
6. **当堂检测**:
- 强调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如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的炭化程度,反映火焰温度分布。
- 探讨金属铜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以及加热后的变化,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化学教学,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实现学科知识与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