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教学与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理解而非机械记忆,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并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更要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开放性教学则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它通过“变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探索和交流,帮助他们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开放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条件开放”和“问题开放”。在条件开放的教学中,教师会设定一个问题,但不提供全部条件,让学生自己去补充和完善。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提出当沙子的重量变化时,两个工人的合作时间为何保持不变。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运用分析法寻找有效信息,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理解到,将工作总量视为单位“1”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即使具体数值变化,整体关系依然不变。
另一方面,问题开放是指问题的结论可以有多种可能,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设计了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自行填充数字以求快速准确地解答。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会发现当两个乘数相加可以得到整百时,计算过程最为简便,从而自然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揭示新知的核心,即乘法分配律的实质。
开放性教学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条件和问题的开放,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深度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环境。
开放性教学策略是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条件开放和问题开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批判性思考,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对深度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