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银行科技IT产业历经三十多年的演变,从早期的电子化、联网化、数据大集中到如今的国产化阶段,见证了金融业信息化的巨大进步。随着国家信息化创新工程(信创工程)的推动,银行业作为关键领域,正加速进行国产化转型。在国有大行的示范引领下,行业对国产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随着分布式技术的成熟,银行业务系统正经历从外围系统向核心系统的替代过程,进入分布式架构的新时期。
数字货币的逐步推出,也为银行IT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据IDC数据,2019年中国银行IT产业投入达到1327.2亿元,同比增长18.8%,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425.8亿元,同比增长23.9%。预计未来几年,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银行IT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但随着技术浪潮的推进和如建信金科等企业的崛起,行业集中度有提升趋势。银行IT供应商纷纷在分布式技术下改进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由于银行项目定制化需求高,人员成本占比大,企业扩张人员规模往往意味着业务订单的增加和经营状况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那些人员规模快速增长的公司,尤其是技术及研发人员的增长。技术人才的扩张通常与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密切相关。然而,快速的人力增长也需关注其投入方向,不同业务的人均创收和毛利差异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弹性变化。
银行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80-90年代:由手工记账过渡到电子化操作,初步引入计算机。
2. 90-2000年代:实现全国联网,提高资金流通效率。
3. 2000-2010年代:数据大集中,实现全国网点数据统一管理。
4. 2010-2018年:核心系统成熟部署,IBM主机成为主流选择,中小银行开始探索互联网化。
5. 2019年以来:信创工程推动,国产化进程加速,分布式技术助力主机下移,开启新成长周期。
总体来看,银行科技IT产业正处在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的关键时期,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企业需把握这一趋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应对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将共同促进中国银行科技IT产业的持续繁荣。